職場 Aug 22 2020 - 10:0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重打擊各行各業,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其中包括「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鼓勵各界盡早使用5G技術,從而提升競爭力。該計劃資助項目中使用5G技術直接相關的實際開支,資助上限為項目預算的50%或50萬元,截止申請日期為11月30日。資助總金額有限,預期可資助約100個項目,以先到先得方式接受申請,截至7月底批出 Read more
香港 No.1 的政府資助顧問
職場 Aug 22 2020 - 10:0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重打擊各行各業,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其中包括「鼓勵及早使用5G技術資助計劃」,鼓勵各界盡早使用5G技術,從而提升競爭力。該計劃資助項目中使用5G技術直接相關的實際開支,資助上限為項目預算的50%或50萬元,截止申請日期為11月30日。資助總金額有限,預期可資助約100個項目,以先到先得方式接受申請,截至7月底批出 Read more
最新消息:自2020年8月14日起,創新科技署放寬了在「科技劵」下關於相關機構的限制。相關機構(即以不同法人機構成立但由相同人士分別持有30%或以上擁有權的企業/機構)將「不再」被視為同一機構以計算在「科技劵」下的累積資助總額。
即係:如果同一東主擁有多間公司,每間公司的畢生資助上限「逐間計」。現時,每間公司畢生資助上限為HK$60萬!
With effect from 14 August 2020, th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ITC) has relaxed the Read more
【明報專訊】回收基金早前撥備共2.5億元設立「一次性租金資助計劃」,以支援回收業界在疫情下應付租金開支,申請期限原定為今年9月30日。不過,有業界上月中準備申請20萬至30萬元資助時,始獲告知申請期限已提早於7月10日屆滿。環保署向本報承認,由於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今年6月認為大多數回收企業已提交申請,故決定提早截止計劃。署方接獲本報查詢後 Read more
背景圖片來源:Scott [email protected]
撰寫計劃書申請政府資助,幾乎是藝團生存的關鍵、每年一度的指定動作。大藝團申請經驗豐富,資助往往順利獲批;小藝團或新入行者卻不諳寫字竅門,常常被拒諸門外。創作人不時感嘆,有點子不代表能夠「我手寫我心」地表述,未必打動到評審,「我係搞藝術,又唔係寫字嘅!」
「藝術工作不容易維生,大部分 artist 都非常忙碌,我哋希望佢哋嘅時間投放在做藝術,行政工作就等我哋分擔。」本身企業融資及商業律師 Read more
創新科技署今日推出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智能生產線。計劃全年接受申請。
該署表示,政府在創新及科技基金下撥款20億元推行計劃,鼓勵生產商在港發展以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為本地經濟尋找新增長點。
所有根據《公司條例》在港成立的公司均合資格申請。政府會以一比二配對形式提供資助,最高資助額為項目總支出的三分之一或1,500萬元,以較低者為準。核准資助金額會 Read more
▲ 「長散工」保就業計劃接獲1,800宗申請。(資料圖片)
為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建造業,政府早前透過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推出建造業「長散工」保就業計劃,專門為聘請臨時僱員的僱主提供資助。政府今日宣布,此計劃暫收到1,800份申請,預計補助金可於8月中旬開始發放。
發展局發言人指,雖然計劃已於7月31日截至,但留意到有部分合資格僱主,錯誤將申請遞交到「保就業」計劃,導致申請被拒。有見及此,申請被拒而又合資格的僱主,可於接獲「不獲接納」通知後的一個月內致電3199 7377向建造業議會提出要求,以獲得資助。
記者:陳梓蔚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721440.
下稿代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今日(八月三日)推出「創科挑戰賽—貿易融資數碼化」(網頁只備英文版本),凸顯創新科技在提升貿易融資機制方面的潛力。
金管局與創新樞紐香港中心已聯同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國際商會、國際金融協會、中國人民銀行及沃爾夫斯堡組織在内的多個機構,提出了公私營機構構思可以幫助解決「貿易科技」所面對的問題。金管局與創新樞紐香港中心現邀請私人機構就接通「貿易科技」平台、利用科技推動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普及化,以及新 Read more
【明報專訊】經濟不景,金管局鼓勵銀行多照顧中小企業,今年來銀行亦推出不少針對中小企貸款的措施。但生產力促進局昨日公布的調查顯示,第二季有36%受訪中小企認為銀行在季內貸款批核的取態,與6個月前相比「較困難」,比率是自2016年第三季此項調查開始以來最高(見圖),按季增加5 Read more
本港正面對新一波的新冠病毒疫情衝擊,個案數字高企,形勢嚴峻,影響了社會民生,也困擾着經濟。政府當前最迫切的要務,是全方位聚焦控制疫情,因確保市民的健康是所有工作最重要的前提。為此政府推行的一連串控疫防疫措施,雖然為大家的生活及出行帶來不便,也令商店及企業承受經營壓力,但我們需要在短痛與長痛之間作出艱難的抉擇,希望稍後能為市民大眾換來較長時間的安全穩定環境。
過去數月,環球各地仍在繼續對抗疫情,看來防控新冠病毒無可避免會是一場持續的攻防戰,我們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和耐力,並在控制疫情及維護經濟活力之間 Read more
轉載:【明報專訊】本地經濟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港府已經於較早前推出多項支援措施,預計財政赤字接近3000億元,但是隨着第三波疫情爆發,再打亂各行業部署,各界再呼籲政府出手。面對高的赤字及各行各業的訴求,即使政府左支右絀,但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估計,港府相比外國政府而言,尚有空間再給補貼及延續保就業計劃,新一輪支援措施料聚焦於更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