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經濟不景,金管局鼓勵銀行多照顧中小企業,今年來銀行亦推出不少針對中小企貸款的措施。但生產力促進局昨日公布的調查顯示,第二季有36%受訪中小企認為銀行在季內貸款批核的取態,與6個月前相比「較困難」,比率是自2016年第三季此項調查開始以來最高(見圖),按季增加5個百分點。
金管局指出,「較困難」百分比上升不一定反映中小企在借貸上遇
到實質困難,而是可以受多項因素,例如媒體或新聞報道、生意經營狀况及親友的意見等所影響。
金管局委託香港生產力局,由2016年第三季起進行「中小企貸款狀况」調查。調查抽取約2500家中小企的高級管理人員對公司貸款狀况的看法,涵蓋香港10個主要行業,包括製造業、進出口及批發、 零售業等。
獲批貸款企業 僅5%感審批收緊
調查又發現,在已獲批貸款的受訪者中,認為銀行於季內就已批出貸款的取態有所「放寬」及「沒有分別」的受訪者,分別為10%及85%,均較首季多,僅得5%認為有所「收緊」,按季減少12個百分點。當局指,貸款收緊的含義包括各種可能,如降低備用信貸額和貸款額、信貸利率上升、增加抵押品要求,或縮短貸款年期等。
政府新聞稿:
下稿代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七月二十九日)公布二○二○年第二季「中小企貸款狀況調查」結果。
關於中小企對銀行貸款批核取態(即難易程度)的觀感,撇除回答「沒意見/不知道」的受訪者,64%認為銀行在二○二○年第二季貸款批核的取態與6個月前相比「沒有分別」或「較容易」,前一季的結果為69%。36%認為銀行的有關取態「較困難」,前一季的結果則為31%(附件圖1)。「較困難」百分比上升主要反映季內未曾向銀行申請或查詢新貸款的中小企的觀感,而其餘曾向銀行申請或查詢新貸款的受訪者當中認為「較困難」的百分比則維持穩定。因此,貸款較困難的觀感並不一定反映中小企在借貸上遇到實質困難,而是可以受多項因素(如媒體/新聞報導、生意經營狀況及親友的意見等)所影響。
在已獲批貸款的受訪者中,95%表示銀行在二○二○年第二季就已批出貸款的取態「放寬」或「沒有分別」,高於前一季的83%(附件圖2)。5%受訪者表示銀行在二○二○年第二季對其貸款的取態有所「收緊」,低於前一季的17%。在本調查中,貸款收緊的含義包括各種可能,例如降低備用信貸額和貸款額、信貸利率上升、增加抵押品要求、或縮短貸款年期等。因此,受訪者表示銀行對其貸款的取態並不直接反映銀行對中小企的貸款投放。
調查亦收集有關中小企新貸款申請的結果。7%受訪者表示曾於二○二○年第二季向銀行申請新貸款。在已知申請結果的受訪者中,表示申請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受訪者佔90%,高於前一季的84%(附件圖3),表示申請不成功的受訪者則佔10%,低於前一季的16%。
由於季內有已獲批貸款的中小企及有申請新貸款的中小企數目較少,分別僅佔受訪中小企的23%及7%,調查結果容易出現較大波動,詮釋時需要注意。
關於「中小企貸款狀況調查」
鑑於中小企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以及過去幾年中小企可能面對融資困難,金管局委託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由二○一六年第三季起進行是項調查。調查按季進行,每次涵蓋約2 500間不同行業的中小企。調查結果有助從需求角度了解中小企獲得銀行貸款的狀況。
讀者需要小心詮釋調查結果。正如其他意見調查一樣,調查期間可能會出現特殊事件影響到受訪者的觀感,令調查結果變得波動。讀者在詮釋調查結果時應同時參考其他經濟及金融資訊。此外,收集所得意見僅反映受訪者對不同季度之間預期變動的趨勢(例如「收緊」、「沒有分別」或「放寬」),而並非具體變動的幅度。
本調查詳細列表及技術資料,載於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網站(smecc.hkpc.org)。
Content retrieved from: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00730/s00004/1596047546468/36-%e4%b8%ad%e5%b0%8f%e4%bc%81%e7%a8%b1%e8%b2%b8%e6%ac%be%e3%80%8c%e8%bc%83%e5%9b%b0%e9%9b%a3%e3%80%8d-%e6%ad%b7%e4%be%86%e6%9c%80%e5%a4%9a.